当“高影响因子期刊”邀稿找上门时,为辨别其真实性及权威性,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:

一、核实期刊信息

查阅官方目录:

国内核心期刊目录:如北大核心、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》;CSSCI,即南京大学发布的“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(CSSCI)来源期刊”目录;中国科技核心,即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“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”目录;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,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的“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”目录;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(CSCD),即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的来源期刊目录。

国际核心期刊目录:如SCI,即科睿唯安发布的《科学引文索引》目录;SSCI,即《社会科学引文索引》目录;EI,即《工程索引》目录。

访问期刊官网:核心期刊通常会在官方网站显著位置标注自己属于哪种核心期刊。查看期刊的出版周期、投稿指南、审稿流程等信息,确保期刊的正规性。



中国知网(CNKI):进入高级检索,在“期刊选项”中选“核心期刊”,输入期刊名查询,若刊名前有“核心”字样或标记,即为核心期刊。

万方数据、维普资讯:通过输入期刊名称或关键词查找相关信息,查看期刊是否为核心。

Web of Science:查询SCI、SSCI、A&HCI等国际核心期刊,直接搜索期刊名称,看是否在核心合集中。

Scopus数据库:收录众多国际期刊,可通过搜索期刊名称判断是否为核心。

二、分析期刊影响因子

理解影响因子的含义:影响因子(Impact Factor,IF)是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,指某一特定期刊在过去两年内发表论文的年平均被引用次数。IF越高,说明期刊的文章被同行引用的频率越高,学术影响力越大。

查询期刊的影响因子:可通过JCR(Journal Citation Reports)数据库查询期刊的影响因子。也可通过LetPub、中科院分区表小程序等工具查询期刊的影响因子及分区情况。

对比学科平均水平:不同学科之间的影响因子存在差异,因此应将期刊的影响因子与其所在学科的平均水平进行对比。

三、考察期刊的其他指标

JCR分区:JCR数据库会对每个Web of Science学科中的期刊,按其IF值从高到低进行排序,平分为四个等分的分区:Q1区为前25%的顶尖期刊;Q2区为前26%~50%;Q3区为51%~75%;Q4区为后25%的普通期刊。

CiteScore(引用分数):类似于IF,是以三年区间为基准来计算每本期刊的平均被引用次数。

SNIP(准化影响系数):反映了期刊在其领域的影响力,有利于消除学科之间的差异。

SJR(SCImago Journal Rank):测量基于Scopus数据库的期刊声望。

中科院分区:中科院分区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独立制定的期刊评价体系,采用“期刊超越指数”算法,包含引文指标和学科权重。中科院将期刊分为1~4区:1区为前5%,被认为是该学科领域的顶级期刊;2区为前6%~20%,被认为是重要期刊;3区为前21%~50%,4区为后50%。

四、咨询专业人士

咨询导师或同行专家:所在领域的导师、专家有丰富学术经验,了解期刊情况,能提供准确判断和建议。

咨询图书馆馆员:高校或专业图书馆馆员熟悉各类学术资源和核心期刊情况,可提供查询指导和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