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学术领域,期刊发表是展示研究成果、推动学术交流的重要途径。然而,随着学术市场的不断发展,一些不法分子也盯上了这个领域,利用作者急于发表论文的心理,设置了各种骗局。

作为长期关注学术发表的专业人士,在此为大家详细剖析如何在期刊发表过程中避免陷入骗局,保障自身权益。

一、虚假期刊网站

许多骗子会搭建与正规期刊极为相似的网站,从页面布局到栏目设置,甚至内容排版都尽力模仿。这些虚假网站往往会设置 “在线投稿” 入口,一旦作者投稿,便会以各种理由索要高额费用,如审稿费、版面费、加急费等。

但实际上,作者的论文根本不会得到真正的审核与发表,骗子在骗取费用后便会消失无踪,或者更换网站域名继续行骗。

二、伪造发表通知

骗子通过电子邮件或其他通讯方式,向作者发送看似正规的发表通知。通知中会告知作者论文已被录用,并附上详细的付款要求,如版面费、印刷费等。

同时,还会提供虚假的支付链接或银行账户信息,诱导作者付款。一些作者因急于看到论文发表,未仔细核实通知的真实性就匆忙付款,最终上当受骗。曾有作者收到一封来自 “某知名核心期刊” 的发表通知,通知中不仅准确提及了作者的论文题目和内容摘要,还声称该论文已被优先录用,但需尽快缴纳一笔高额的加急发表费用。作者在未仔细核实的情况下便按照通知中的要求进行了转账,事后却发现该期刊编辑部从未发送过此类通知,自己的论文也未被录用。



三、钓鱼邮件

此类骗局中,骗子会发送伪装成正规期刊或学术机构的邮件,邮件中包含恶意链接或附件。当作者点击链接或下载附件后,恶意软件便会在不知不觉中窃取作者的个人信息、邮箱密码等敏感数据。这些信息可能被用于进一步的诈骗活动,或者被售卖给其他不法分子。例如,有作者收到一封标题为 “某国际学术期刊邀稿” 的邮件,邮件内容看似专业,还提供了一个看似官方的链接,声称点击链接即可提交论文。

作者点击链接后,被要求输入个人信息及邮箱密码进行注册登录,随后便收到了一系列陌生的邮件,个人信息也被泄露。

四、识别正规期刊的方法

(一)查询刊号

正规期刊都有国内统一刊号(CN)和国际标准刊号(ISSN)。可以通过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(www.nppa.gov.cn)的 “期刊 / 期刊社查询” 栏目,输入期刊名称进行查询。若能查到相关信息,且刊号与期刊显示一致,则为正规期刊。

(二)查看期刊网站

正规期刊网站通常具有专业的设计风格,内容更新及时,且会提供详细的期刊介绍、投稿指南、编委会成员等信息。网站域名一般较为规范,与期刊名称紧密相关。

(三)核实联系方式

可通过期刊官网、知网、万方等正规渠道获取期刊编辑部的联系电话,然后致电核实投稿事宜。在通话过程中,注意对方的专业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。

期刊发表过程中存在诸多陷阱,作者们务必保持警惕,通过仔细甄别期刊真伪、选择正规投稿渠道、谨慎对待费用要求等方式,有效避免陷入骗局,确保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安全、顺利地发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