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文投稿时,不少作者把重心全放在正文打磨上,却忽略了摘要这个 “门面”。要知道,期刊发表摘要要求直接决定编辑对稿件的第一印象,甚至影响稿件是否能进入审稿环节。很多人就是因为没吃透期刊发表摘要要求,导致正文质量再好,也卡在摘要这关。今天就拆解期刊发表摘要要求里的 5 个关键要点,帮大家精准避坑。

1. 核心信息 “四要素” 缺一不可

这是期刊发表摘要要求的基础准则。一篇合格的摘要,必须清晰包含研究目的(你要解决的核心问题)、研究方法(如实验、调研、数据分析等手段)、研究结果(得出的关键数据或结论)、研究意义(成果的学术或实践价值)。少任何一个要素,编辑都无法快速判断研究价值,直接不符合期刊发表摘要要求的核心标准,稿件很可能被直接筛掉。

2. 字数必须 “卡准红线”

不同期刊的期刊发表摘要要求中,字数规定有差异,但有通用范围:普刊一般要求 150-200 字,核心期刊多在 200-300 字,SCI 期刊可能更严格(如 150 字以内)。很多人要么写得过于简略,关键信息缺失;要么堆砌细节,篇幅超标,这两种情况都违反期刊发表摘要要求。投稿前一定要查目标期刊的投稿指南,按明确要求调整字数,别凭感觉写。



3. 术语 “精准不堆砌”

期刊发表摘要要求强调专业性,但绝非 “术语越多越专业”。比如写医学论文,不用把所有实验步骤的术语都塞进摘要,只需提炼关键方法;写社科论文,别用生僻理论术语让编辑费解。若术语用错或滥用,会让编辑觉得作者专业度不足,不符合期刊发表摘要要求的可读性原则,进而降低稿件通过率。

4. 原创性 “零抄袭” 是底线

这是期刊发表摘要要求的硬性规定。有些作者图省事,直接摘抄论文引言、结论,甚至改几个词照搬他人摘要,不仅违反期刊发表摘要要求,还会触发查重系统(多数期刊要求摘要查重率低于 15%),导致直接退稿。摘要必须是对自身研究的原创概括,即便用自己正文的内容,也要重新组织语言,保证原创性。

5. 格式要 “贴紧期刊规范”

细节里藏着期刊发表摘要要求的隐性标准。比如部分期刊要求摘要后附 3-5 个关键词,有的要求 “摘要” 二字加粗或顶格;还有期刊禁止摘要出现公式、图表序号,对缩略词也有规定(首次出现需写全称,如 “人工智能(AI)”)。这些细节若忽略,会让编辑觉得作者态度不认真,不符合期刊发表摘要要求的格式标准,影响稿件评价。

其实期刊发表摘要要求的核心就是 “精准、简洁、合规”—— 精准传递研究价值,简洁控制字数和语言,合规贴合期刊具体规范。只要吃透这 5 个要点,就能让摘要符合期刊发表摘要要求,给编辑留下好印象,大幅提升稿件录用概率。

不过,不同学科的期刊发表摘要要求可能还有差异,比如理工科更看重研究方法,文科更注重研究意义。你在投稿时,有没有遇到过因不符合期刊发表摘要要求而退稿的情况?或者对某个要求有疑问?评论区留言说说你的经历,我来帮你分析解决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