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CI论文小修后多久录用?SCI论文给了小修,文章提交后多久能接收?会不会被拒稿?

一、什么是小修

小修(Minor Revision)是SCI论文修改意见的一种,代表审稿人和编辑一致认为论文的核心内容和整体水准达标,但是细节方面尚需调整,如果作者可以按照意见修改,那么接收就是大概率的结果了,所以小修也可以称为“有条件接收”。

可以说,给出小修意见的论文基本达到期刊的发表标准,即使需要修改,这个幅度相对大修来说也是要小很多的。一些大修会伤筋动骨,有个别的大修意见甚至跟重写没什么两样,但小修就不存在这样的情况。

乐观一些看待的话,可以说小修距离接收往往只有一步的距离,但这不代表收到小修就可以高枕无忧了,还是要认真对待,仔细回答,才有可能收到好消息。

另外要注意的是,大修和小修并没有明显的界限,不同期刊对两者的界定标准也不一样,有的期刊会标注出来,有的期刊直接使用"需要修改"(Revision Needed)这样的说法,但这都是形式上的问题,最重要的还是要根据修改意见完成返修稿。

二、小修的问题有哪些

小修的意见会和大修有本质的区别,比如大修的意见可能很少,但有一句“创新性不够”就能把作者折腾够呛,要是再要求补实验补数据那就更麻烦了,而小修的意见看上去可能很多,但都是细节方面的问题,改起来难度也不会很大,有位作者曾经收到了二十三条意见,但仅用一个下午就改完了,可见小修和大修在难度和幅度上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。



小修的意见可能会多而杂,往往集中在以下方面,所以大家完全可以在写论文时注意一下,如果能提前避开,在外审周期就会省下很多时间和精力。

语言问题;图表和图例优化;格式调整;结构改进;补充或更新文献;补充数据;逻辑微调

小修意见往往难度不会很大,但可能会繁琐,回复时一定要注意逐条回复,千万不要落下某一条,而且一定要标注清楚,这样会增加审稿人和编辑对作者的印象分。

千万不能因为小修难度低于大修就掉以轻心,小修并不是接收,只是距离接收比较近的一个节点,小修后被拒绝的例子也大有人在,接收与否,只取决于作者是否修改到位。

如果没有充分理解修改意见,一样有可能因为返修稿达不到要求而被拒绝,如果走到这一步还要面对前功尽弃的局面,那实在是太遗憾了。所以不管是大修还是小修,还是要认真对待,才能增加被接收的概率。

三、小修后多久录用

小修后到底要等多久才能录用?这是所有发出小修返修稿作者们最关心的问题,应该说没有统一答案,但一般不会很久。

编辑部内审是最快的,有时候一天内就能出结果,最多一周也够了。不过这是比较幸运的情况,作者改得到位,编辑刚好不忙,而且比较积极推进。

通常情况下即使是编辑部内审,等待一两周比较普遍,这也是正常的,毕竟编辑手上不止这一篇稿子,即使审稿时间没有第一次长,一样要排队。

如果是外审,那么需要的时间会更长一些,可能会在两周以上,但一般不会超过一个月。

也曾经有作者等了一个多月还没收到消息,这种情况大概率是送外审了,审稿人拖延,所以返回周期会延长。如果时间太长,完全可以给编辑发邮件询问。

小修返修后能否快速得到回音,取决于很多因素,最直接的因素还是修改质量,只要改得比较贴合期刊的标准,那么不仅会很快有回音,而且大概率还是好消息,其次和编辑部及审稿人的工作效率有关,这个就是碰运气了,不过只要编辑比较看好这篇稿子,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了。

小修返修后一般很快能收到消息,但不能绝对保证一定是接收,拒稿的可能性依然存在。所以就算收到小修意见,依然要认真对待,这样才能大大增加论文被接收的几率。